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团队建设 >> 精品课程 >> 正文

《老员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案例2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4-05-24 [来源]:bevictor伟德 [浏览次数]:

开课学院:bevictor伟德                            制作人:夏勤喜

课程名称

老员工心理健康教育

授课对象所属专业

全校员工

课程类型

必修课

开课年级

第二学期

课程性质

公共课

课程总学时

32

一、课程简介

   老员工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根据老员工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乃至精神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有目的地培养老员工良好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以促进其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员工心理素质的教育主渠道。心理健康公司产品的内容覆盖员工成长中客观面对的心理发展与健康的课题,帮助老员工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老员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作为高校开展老员工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媒介,建设科学合理的老员工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体系,对于提高老员工心理健康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案例基本信息

1.案例命名

悦纳自我,积极人生

2.对应章节

该案例对应《老员工心理健康教育》第老员工的自我意识之第三节《塑造积极的自我》的授课内容。

三、案例教学目标

1.价值引领

老员工是同龄人群的优秀代表,既是家庭的希望所在,也是国家建设的储备人才和生力军引导员工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促进员工个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体验;同时通过名人事迹和优秀员工案例,激励同学培养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品质,积极应对挑战,实现自我价值。

在正面引导的过程中,教学上也通过对当下“躺平”观念的讨论,引导员工正确处理“劳逸关系”、并把“当下享受生活和长远的人生价值”结合起来。

2.逻辑联系

正确的自我认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既是心理健康的要求,也是对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培养的需要。课程实施既很好的推动了课程内容育知、育智,也体现了思政教学将课程内容与育心、育德、育人结合起来,为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服务。

四、案例主要内容

通过课程内容“老员工自我意识的偏差”引申出“如何构建积极自我意识”。通过对自我意识偏差的讨论,引导员工学会“悦纳自我”。通过社交媒体上出现的一部分青年人群“躺平”的观念和行为,进行讨论,引出积极心理学的思想:既要享受当下的快乐,也要追求人生长远的意义。通过对名人的事迹(如小米雷军)和员工的创业就业故事,激励员工积极应对挑战,实现自我价值。

五、案例教学设计

1、 老员工自我意识的偏差及纠偏。讨论老员工自我意识偏差的一些表现。肯定自我的优点和擅长,但也要悦纳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优秀就在于发挥优点,改进短板,回避缺点。“悦纳自我”更容易“成就自我”。

2、讨论部分青年人群出现的“躺平”观念和行为。先讨论“躺平”观念与传统价值期待的冲突。再讨论“躺平”有没有部分可取的观念或思维。然后用沙哈尔积极心理学“幸福模型”讨论:既要享受当下的快乐,也要追求人生长远的意义。

3、积极人生:自我价值和人生意义。通过对名人的事迹(如小米雷军)和员工的创业就业故事的介绍和讨论,激励员工积极应对挑战,实现自我价值。

六、教学反思

本次课程思政案例,思政教育和课程内容结合还是比较好的。对青年群体间有一定迷惑性的“躺平”观念做了正反两方面的讨论,员工接受度更高一些。特别是对之前毕业的同院系学长学姐的就业创业故事能较好的激发员工积极的信念。如果有条件,通过员工的亲身讲授或视频资料,可能会有更好的身边人“现身说法”可信度、亲切感和榜样力量。